最新目录

黎乐民:《中国科学》要成为展示中国科技发展(2)

来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对于中文刊,我一直按照周光召先生的定位来做。几年下来,通过不断邀请和发表国内不同化学领域科研成果突出的团队撰写综述或者专论,我觉得《中国

对于中文刊,我一直按照周光召先生的定位来做。几年下来,通过不断邀请和发表国内不同化学领域科研成果突出的团队撰写综述或者专论,我觉得《中国科学:化学》还是基本反映了当时中国化学的科研水平,起到了展示窗口的作用。

做主编期间,哪些事情使您记忆或体会深刻?

黎乐民:我觉得自己对期刊的贡献很有限,最主要的应该就是刚分刊不久,很多事情需要定下一个规范或标准,比如,组稿和审稿机制、审稿周期、出版周期等.一经确定,大家就按照这个规范执行,期刊、杂志社、编委会都可以得以有序的运转。

正如前面所说,当时期刊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缺少高质量稿件。那时候,中国的整体科研实力还不是很强,国内的好文章本就不多,而且大部分投到了国外期刊。周光召先生也讲过,期刊的水平应该是跟国家的科技水平同步,只有国家的科技水平真正达到领先,刊物的质量才有可能提到最高,成为世界的学术中心。对此我有切身体会。刊物就像展示橱窗,如果内容不行,装饰得再好看也没有用。近几年我们的刊物发展很快,这一方面是编委会和编辑部共同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与我们国家科技水平的大幅提高也是分不开的,与国家的科研投入也有很大关系。现在每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达到将近300亿人民币,是20世纪80年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办初期的近400倍。虽然不能说投入多就会有好文章,但是反过来说没有投入确实很难有大量的好文章出现。比如现在科研机构的仪器设备更新很快,而早些年有个Raman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就很不错了。那时候,由于研究设备的限制,难以开展学科前沿的深入研究,审稿人还经常会怀疑你的实验结果有问题。但现在核磁、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等设备很全了,而且都是同类中质量很高的仪器。用这些设备可以进行学科前沿的深入研究,实验结果和得到的结论也足以让审稿人和读者信服。这样,好文章慢慢就越来越多了。

您认为现在期刊的发展环境和10年前有什么变化?

黎乐民:2011年,我和《中国科学》化学辑、物理辑部分编辑到美国物理学会出版部门进行访问。按照他们的统计,那些年来自中国的投稿量按指数增加,但他们无法按比例同等接收,所以最终发表的文章数量只是呈线性增加。相对应地,说明退稿量也大幅增加。因此这些年退回来投到国内期刊的优秀稿件也逐步增加。另外,近两年国家层面的号召,比如“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也得到了很多科研工作者的响应。而且现在信息平台很发达,即便论文发表在国内期刊,国外的同行也能很快看到。因此国内期刊的好稿源也增加起来。所以,无论是中国快速增长的论文产出,还是期刊发展的政策环境,或者是传播的技术手段对国内期刊发展都更有利了。但我始终认为,《中国科学》应该不忘初心,就像周光召先生讲的,《中国科学》就是要作为展示中国科技发展水平的窗口。

前面您也提到过,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支持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但目前,传统的观念还是认为发表在国际知名大刊的文章更能代表学者本身的科研水平以及所处领域中的地位。这对年轻科学家的未来选择很重要。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对年轻学者有何建议?

黎乐民:化学有很多分支,每个分支发展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因此只用期刊的IF去评价各类文章的质量是不公平的。但是具体到一些评审环节,又缺乏更好的评价方式,所以之前很多时候的评审主观上还是大致默认了按论文发表期刊的IF评价这一方式。但实际上这一评价方式在有些时候也是不科学的。知名大刊发表的文章,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也并不全是优秀的成果。比如1999年Nature曾发表过关于稀土磁性的一篇文章,学界同行很关注,但事后被证明那是由于样品纯度不够高导致的结果。这样的文章显然不能算是一个好成果。

现在科研界也逐渐认识到这种评价方式的局限性。实际上我们国内期刊发表的部分文章,被引用次数很多,说明读者对该文章的结果更认可或更感兴趣。相对而言,单篇文章的被引用数实际上更能反映该文章的学术价值。虽然有时也受作者自引及小学术圈子互引的影响,但真正的好文章,当被引用数很多时,自引及小圈子互引的影响就会大大缩小,也就能反映文章真正的学术价值。因此,我建议今后关于一些人才项目的评审,一方面不需要数量多,能代表作者水平的几篇代表作就可以;?另一方面,除了考察论文的科学内容和价值以外,应更多考虑所列文章的被引用次数,而不应过多考虑文章发表于哪个期刊。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网址: http://www.zgkjqkyjzz.cn/zonghexinwen/2020/1028/382.html



上一篇:关于举办第二十一期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主编(社
下一篇:量子科技 中国“快进”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投稿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版面费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论文发表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