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科技期刊是时候触底反弹了!

来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2-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951年《中国物理学报》刊登了由邓稼先撰写的《关于氢二核之光致蜕变》,1984年《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刊登过我国“757”工程千万次计算机的研究成果。从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袁隆平

1951年《中国物理学报》刊登了由邓稼先撰写的《关于氢二核之光致蜕变》,1984年《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刊登过我国“757”工程千万次计算机的研究成果。从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陈景润破解哥德巴赫猜想,再到《航空学报》2019年刊登的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院士撰写的《大型客机信息化研制支撑体系架构研究》……一批批足以铭刻在中国科技史上的科研文章,最早都发表在中文科技期刊上,并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可。

20世纪,中文科技期刊曾是我国科研成果的主阵地。然而近20年来,我国科学评价体系过分倚重SCI的科技评价导向,致使中文科技论文产出不断下降,英文论文中90%以上的优秀前沿科技成果刊载到国外科技期刊——2000年到2017年,中国大陆第一作者的SCI论文,由2.26万篇上升至32.39万篇,其中在中国期刊发表的论文,由0.92万篇上升至2.57万篇,年均增加970篇;而在海外期刊发表的论文,则由1.34万篇上升至29.82万篇,年均增加16753篇。

相应地,我国本土期刊对我国SCI论文的贡献率,也由2000年的40.7%,下降至2017年的7.9%。

论文“越来越强”,期刊“不强反弱”的背后,隐藏着这样一个“公开的秘密”:国内不少科研单位甚至某些科研主管部门,在研究评价中过于强调SCI,并将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指标化、数量化地置入评价体系或方案中,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强迫性”地将我国的大量优秀科技论文引导到国外发表,使得国内科技期刊尤其是中文科技期刊的高水平稿源日益匮乏。

相应地,在这种生态环境下,国内一些科技期刊不仅没有奋起直追,反而“自甘堕落”,沦为“毕业论文”“职称论文”的发稿工具,背离了发表创新成果这个科技期刊最根本的功能,很多科技期刊长期处于低水平运行状态,陷入学术影响力低下与优质稿源缺乏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用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邬书林的话说,在中国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科研成果发表市场上,形成了一个“期刊水平不高,造成大量高水平论文外流,论文外流,又造成期刊水平下降”的怪圈。

更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当我国科研人员的重要研究成果,大多发表在国外,而重要期刊的全文数据库,也基本都在国外时,就在事实上形成了学术资源“两头在外”的被动局面,从而使得我们这个科研强国丧失了应有的学术优势和科技话语权。

近几年来,我国对世界科技创新贡献率大幅提高,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科研产出国。2018年,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我国科研论文已达41.8万篇,连续十年居世界第二位,高被引论文数量、热点论文数量持续居于世界第三位。我国研发人员总量已达535万人,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成长起来,原创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相较之下,我国科技期刊建设短板突出,国际显示度低,学术影响力弱,全国5000多种科技期刊,被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的只有200余种,载文量不足3万篇。是时候让科技期刊触底反弹了!

肥水外流,一年送去一艘航母?

北京工业大学刘彩娥研究员2018年在《北京工业大学学报》发表论文称:检索2006年到2016年的数据,10年时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面上项目经费总额为8075650万元。面上项目中各项科研成果总和为:国际期刊论文380314篇;国内期刊论文406102篇;专著44867部;发明专利43253项。假设每种科研成果的成本花费是均等的,那么,这10年间经费总额度与科研产出之比约为9.23:1。也就是说,每篇论文的经费成本平均为9万余元(科研项目从立项资助到结题一般3到5年, 年度报告中不是当年的经费用于当年的科研产出,文章计算仅仅是粗略的估算)。

以此计算, 2016年SCI收录中国学者的英文论文篇,科研经费成本大约为295.56亿元人民币(包含少量国内英文版刊物)。单中国学者在国外刊物发表文章的版面费, 有专家粗略估计每年达到数十亿元人民币。而中国改造辽宁号航母时,购买“瓦良格号”的花费为20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3亿元。而中国改造辽宁号航母的花费约2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20亿元。

此外,我国的科研人员完成的论文发表在国际刊物上,国外的刊物拥有版权,国内同行想阅读这些文献,国内的科研单位又不得不花费巨额资金购买国外文献数据库的使用权或者订购国外的刊物。粗略估计,全国211高校每年购买国外文献数据库的使用权花费大约十几亿元人民币,这笔费用仅仅是一年时间的使用权,并没有购买到永久性的文献。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网址: http://www.zgkjqkyjzz.cn/zonghexinwen/2021/0210/523.html



上一篇:科技期刊,离世界第一方阵有多远
下一篇:科技期刊编辑应做好“科学守门人”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投稿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版面费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论文发表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