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曹健林:高质量论文留在中国期刊上 中国科技期

来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人民网-舆情频道 “中国科技期刊上高质量论文的数量还不够,将顶级论文留在中国科技期刊上,科技期刊界守土有责。”曹健林说。 在9月23-25日在长春召开的第十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

人民网-舆情频道

“中国科技期刊上高质量论文的数量还不够,将顶级论文留在中国科技期刊上,科技期刊界守土有责。”曹健林说。

在9月23-25日在长春召开的第十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光:科学与应用》主编曹健林阐述了科技界在新环境下所承担的时代任务和历史使命,及中国科技期刊迈向世界一流期刊队列的实践路径。

锚定世界一流期刊,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光:科学与应用》是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与原自然出版集团(Nature Publishing Group,NPG)现为Spring Nature合作出版的英文光学学术期刊,每年发表150篇左右在光学及相关领域高质量的原创或综述性论文,影响因子为13.7,在全球光学类学术期刊影响因子排名第三。

曹健林表示,《光:科学与应用》一直对标的是全球光学类学术期刊排名第一的《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自然-光子学》拥有更加多元化的栏目,更加丰富的报道形式,而且还有占比更大的非学术性文章发文量。这都是《自然—光子学》远比《光:科学与应用》影响力大的原因。”曹健林说。

为锚定世界一流期刊,《光:科学与应用》按下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键。曹健林介绍,近年来期刊在栏目布局、学术合作、活动赛事等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

《光:科学与应用》通过对特色专栏、主题专刊、机构专刊、科研团队专刊等多维度栏目的布局,取得了初步成功。

曹健林认为,一份学术期刊要能吸引优秀文章,必须与优秀团队保持密切关系。“期刊应该和全球所有该领域里的领先团队保持密切联系,最好能够有一种信任,有一种友谊,这样人家才愿意把他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你这里发表,这样才能真正形成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他说。

在积极举办学术活动、打造品牌赛事方面,曹健林介绍了“Light在线”系列线上学术活动和“未来之星”赛事。曹健林介绍,“Light在线”系列线上学术活动是团队在疫情期间举办的学术活动,累计在线超过42万人;“未来之星”是《光:科学与应用》评选优秀青年科学家的品牌活动,已连续举办多届。“‘未来之星’在全球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影响力,采取顶级专家推荐制,在今年‘未来之星’活动中,美国推荐16个人,澳大利亚3人,新加坡3人,中国5人,瑞士2人,德国2人,英国1人,丹麦1人。推荐方均来自于世界顶级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顶级科学家,最终获选的10名候选人将于10月底进行线上决赛,竞争相当激烈,影响力也非常大。”曹健林说。

此外,创办子刊也是提升期刊知名度的好办法。“‘elight’是《光:科学与研究》的子刊,也是卓越计划的高起点新刊。它将重点聚焦于光学新兴交叉学科,以此来促进学科引领作用”他说。

培育高水平编辑队伍,营建科技期刊创新氛围

“要办好科技期刊必须有两个队伍,除了科学家队伍之外,也必须有高水平的编辑队伍。”曹健林说。

曹健林谈到,以前期刊编辑人员待遇比较差,无论是在研究所还是大学,编辑队伍始终不是主流队伍,因此编辑们收入、职称都不够乐观,科技期刊的发展也就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越没有人才进来,期刊就越办不好。

曹健林认为,提升编辑收入、完善激励考评机制,是吸引优秀编辑加入、提升编辑队伍质量的最佳途径。“以《光:科学与应用》为例,考评激励和提高收入并重,吸引了很多优秀的人进来。”他说。

曹健林介绍,《光:科学与应用》的编委中院士占比20%,国际编委占比超过70%,此外超过30%的编委来自世界前10的名校。高水平的编委队伍,有效地提升了科技期刊的创新能力和掌舵学术导向的能力。

夯实平台发展基础,“涓涓溪流”汇成江河

曹健林认为,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设离不开予以平台发展的两大社会基础,即工业基础和科研基础。

“有强大的工业才有强大的经济,有较高的人均GDP,国家才会富裕,光富裕还不够,还应该有强大的科学研究。” 曹健林说。

曹健林认为,如果科技期刊是一条小河,科技期刊的工业基础和科研基础就是小河的涓涓溪流,涓涓溪流多了,河水才能汹涌澎湃,汇聚成大江大河。

曹健林建议中国应增强科研基础的支持力度。他认为,中国科技期刊没有达到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尽管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但是中国还不是科技强国。

文章来源:《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网址: http://www.zgkjqkyjzz.cn/zonghexinwen/2020/1023/374.html



上一篇:如何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这场研讨会把重点
下一篇:杨海平:新技术给科技期刊发展带来新挑战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投稿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版面费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论文发表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